上影节亚洲新人奖举行见面会 五部作品同场竞技

共7张

  6月21日,入围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五部影片《静默之下》《狗与愚》《被阳光移动的山脉》《石头》《强尼·凯克》的主创亮相媒体见面会,与大家分享创作心得。


见面会分为两部分,两部外片《静默之下》《狗与愚》主创首先出场,来自伊朗和以色列的影人表示虽然互相并不了解对方的电影,但因为上海电影节提供了艺术交流的平台,从而使全世界的人们因为电影艺术连结在了一起。


以色列影片《静默之下》聚焦战争后遗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,1967年的战争对以色列有着巨大的胜利意义,导演表示故事选择这个节点是为了证明“战争有后遗症,对人民伤害很大,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会产生心理创伤。”《静默之下》光是准备时间就超过7年,期间遇到很多困难,而此次入围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、最佳摄影、最佳男女演员四项大奖令导演百感交集。


入围三项大奖的伊朗影片《狗与愚》的导演加塞米也坦言曾被资金困扰,“预算很低,不仅要在恶劣环境下拍摄还要身兼数职。”这部电影是导演的第二部作品,与上一部相隔超过12年。加塞米希望“能够通过电影艺术带大家了解伊朗社会,把伊朗电影介绍给全世界的观众。”


中国的三部入围作品《强尼·凯克》《石头》以及《被阳光移动的山脉》在题材上有着很大差异,黄熙导演的《强尼·凯克》探讨在中国台湾地区的三个主角“人与人、人与家庭”的关系。作为长片处女作,导演黄熙认为挑战很多,“导演的情绪会牵动所有人,在工作中会发生很多摩擦,与影视行业前辈们的学习受益匪浅。”黄熙透露新作品在议题和人物刻画上会与《强尼·凯克》有很大区别。


赵祥导演的《石头》以当代社会留守儿童为创作对象,关注在中国社会大变革下的未成年人成长,此次获得了三个类别的提名。编剧刘丹认为“影片对剧本的呈现并不完整,有一些小遗憾,制作方面与剧本也有一定的差距。”导演赵祥表示下部作品还是儿童题材,已经在计划中。


另一部获奖呼声很高的作品是《被阳光移动的山脉》,导演王强、制片人李海华、男女演员丹增晋美、索朗卓嘎一同出席发布会。影片讲述藏区的僧侣面临情感和信仰的双重抉择,导演在影片结尾做了开放性结局。《被阳光移动的山脉》的两位演员都表示这不是自己出演的首部电影,而丹增晋美开机前也特地去寺庙了解僧人的生活,片中角色卓玛身上的率真是索朗卓嘎出演的动力。